1.作文素材:钱钟书
[作文素材:钱钟书]作文素材:钱钟书一、钱钟书简介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著名学者,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作文素材:钱钟书。
1933年清华大学毕业。1935年到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后来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于1938年回国。
曾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著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等,学术著作方面主要有《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等。
二、人物趣事1、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
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当学生时,就被人们视为老师的"顾问",他读书之多,中英文功底之雄厚,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
2、有一次中文系的一位同学从图书馆回寝室大喊大嚷:"不得了!不得了!"大家惊问怎么回事,原来这位同学是研究唐诗的,他为了考证一个典故,在图书馆中遍寻未获,正巧碰到了钱钟书先生,便上前请教。钱先生笑着对他说,你到那一个架子的那一层,那一本书中便可查出这个典故。
这位同学按图索骥,果然找到了这个冷僻的典故,因此他大为惊讶。3、传说有学生将拼凑的论文交给他,他未置评价,只是将文章内容出处一一列举出来。
4、学习成绩很好,但在生活方面,钱钟书确实有点"痴气"。比如,他总分不清东西南北,一出门就分不清方向;穿衣服不是前后颠倒,便是内外不分。
最出洋相的是上体育课,作为领队,他的英语口令喊得相当宏亮、准确,但他自己却左右不分,不知道该怎么办。口令喊对了,自己却糊里糊涂不会站,常常闹得全班哄堂大笑,自己却莫名其妙。
聪明过人却又时常"糊涂",这就是叫人难以捉摸的钱钟书。5、钱先生的读书笔记,从1936年留学牛津时起始一直做到上个世纪90年代,时间很长。
人们都说钱锺书先生博学、记性好,不知道他读书多么勤奋刻苦用功,这七万多页的读书心得笔记实是最好的见证。三、人物认识钱钟书身上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优秀部分与生俱来的突出要求和愿望:守住自己的精神园地,保持自己的个性尊严,即使"人生在世不称意",但也要乐天知命,坚忍不拔。
渊博和睿智是钱钟书的两大精神支柱,他热爱人生而超然物外,洞达世情而一尘不染,兰心慧质,特立独行。1、1981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以荣誉文学博士的头衔和薪金外另赠4000美元价值的书籍的酬金,特邀钱钟书前往讲学,却被钱先生拒绝了。
2、国内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钱先生被列入第一批的36人中,他谢绝了,作文素材《作文素材:钱钟书》。当得知被拍摄者会得到一笔酬金时,他一笑说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对钱那么感兴趣吗?"1990年,导演黄蜀芹想在电视剧《围城》片头加一组钱钟书工作的照片,也遭钱先生拒绝了。
3、国外曾有人认为,如是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的话,只有钱钟书才能当之无愧。而钱钟书则表示:萧伯纳说过,诺贝尔设立奖金比他发明炸药对人类危害更大。
钱钟书最怕被宣传,更不愿在报刊露脸。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求见他,他执意谢绝,在电话中,他对那为女士说:"小姐,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这种品质,反映在文字上,就是文中层出不穷的警句,丰富新颖的譬喻,机智幽默的讽刺,鞭辟入里的剖析,微妙风趣的心理…总之,钱钟书先生以其思想的深邃、见解的高超、语言的精妙、学识的渊博…构筑了现代文学史上"钱学"的大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4、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按照钱钟书先生遗愿,先生后事一切从简,遗体由两三个亲人送别就行了,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不保留骨灰,并恳辞花篮、花圈。火化当天,在现场送行的,始终只有20多个人,包括钱钟书的女婿、外孙、外孙女,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一些朋友。
还有一些人是听说后自愿赶来的。5、有位外国记者曾说,他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看钱钟书。
显然,这位外国朋友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从这件事也可看出钱钟书在我国文化不替代的地位。
四、钱钟书名言:1、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2、人谓我狂,不知我之实狷。
3、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4、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5、假道学的特征可以说是不要脸而偏爱面子。6、人生像一座围城,城外面的人拼命想进来,城里面的人拼命想出去。
五、《围城》:1、长篇小说《围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围城》以留学生方鸿渐回国后的恋爱纠葛和寻职经历为线索,展现抗战时期的大都会、小城镇以及高等学府的生活图景,刻画了一群独特的知识分子,讽刺了文人陋。
2.有关钱钟书的论文【作文素材用】,不仅仅是事例,最好多引用《围
回首过去的一个世纪,饱览群书、博古通今者大有人在,精通多国语言、学贯中西者不乏其人,但钱钟书是独特的。
睿智使他进得去,出得来,登堂入室;渊博使他站得高,看得透,热爱人生而超然物外,洞达世情而不染一尘。他被学术界誉为“文化昆仑”。
真正走近钱钟书时,也许你又会生出无限感慨! 骨子里的狂狷 有一种人外表温软,内心却十分强悍,钱钟书就是一例。儿时的他,已显出禀赋异于常人,表现在“专爱胡说乱道”“好臧否古今人物”。
上小学时,父亲为他改字“默存”,叫他“少说话”。事实上,直到后半生他才渐渐敛住锋芒。
钱钟书之狂,在清华读书时就开始显露。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放言要“横扫清华图书馆”。
从外文系毕业时,校方决定破格录取他留校,他一口拒绝了,并说: “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够资格当钱某人的导师。”钱钟书对同辈学人也多有臧否。
他对胡适派的文学史考证和陈寅恪式的以诗证史,均深表不满;对林语堂提倡的幽默文学,也大加嘲讽,说: “自从提倡幽默文学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1992年,安迪先生到钱钟书府上拜望,请教其对几位文化名人的看法,他的评价几乎全是负面的:对王国维,说一向不喜欢此人的著作;对陈寅恪,说陈不必为柳如是写那么大的书;对张爱玲,很不以为然;对鲁迅,说他的短篇小说写得非常好,《阿Q正传》则应加以修剪才是。
黄永玉在《北向之痛》中回忆, “四人帮”横行时,学部通知钱钟书去参加国宴,说“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钱钟书一再拒绝: “我很忙,我不去!” 通报者只得讨饶: “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钱立马回应: “不!不!不!我身体很好!哈!我很忙!”。
3.有关钱钟书的故事以作素材积累
淡泊名利钱钟书。晚年的钱钟书闭门谢客,专心学问。有位外国记者曾说,他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看钱钟书。他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还有一个外国记者因为看了钱钟书的《围城》,想去采访钱钟书。钱钟书在电话里拒绝了采访的请求:“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他还拒绝了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采访。钱先生道德上也是个了不起的人。文革时代,江青让人请他去参加人民大会堂国宴。钱先生说:呵!呵!我不去!来人说:那么,我可不可以说钱先生这两天身体不舒服。“不!不!”钱先生说,“我身体很好!”
【适用话题】淡泊名利 坚守道德
4.高中作文以钱钟书为题材800字
我的成绩一直属于中等偏上,一次考好了,便骄傲起来,谁的话也不放在眼里,上课也不怎么认真听讲,作业是草草了事,第二次考试便跌的很惨。
有一条鱼,靠着自己身体的灵巧,很多次逃脱了渔夫的大网,便骄傲自满起来,谁也不放在心上,一次,它被渔夫的大网给捉住,没能逃了出来,看着自己体内的水份一点一点被蒸干,最后流下了一滴悔恨的泪水。
"没有人能随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是老师也是渔夫都曾经说过的话。
那次之后,我认识到自己太骄傲了,便上课认真听讲起来,发奋学习,终于,回到了我原来的成绩,并且更加出色。
而鱼,却因此失去了生命,再也无法挽回,自然而然也就再也见不到彩虹。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它在我眼中。"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5.与钱钟书对话 议论文 800字
一说到钱钟书便会想到围城,一说到围城就会想到钱钟书,围城与钱钟书在人们眼里似乎是一对连体婴儿,提及其中一个便很自然的想到另一个。
我也如此,因为围城而认识了钱钟书。在读围城之前我并不了解钱钟书,潜意识里他应该是一个很了不起、很严肃的人物,在读围城的时候便应证了我的这一判断,后来在课堂上听老师分析围城以及查阅到的关于围城的评论,就更令我深信不已。
那些错中复杂的人物关系,那些纠结不清的真假面孔,那些背负虚伪面具而丢失本性的扭曲人生,那些看似平凡简单却隐藏着让你意想不到的人生哲学的语句,都令我震撼。震撼这本书的价值,更震撼这本书的作者,那时钱钟书先生种在我心中的形象有点类似于鲁迅,有着鹰一样锐利的眼睛,仿佛能洞悉世间的一切;有着刚毅而棱角分明的轮廓,如同崖壁上的雕像一般,冷酷而无情、不苟言笑;有着非常严密、严谨的逻辑思维。
是一个站在制高点上的孤独者。然而前几天在读他的妻子杨绛写的《写的钱钟书》一文时,却让我了解到一个与我想象的完全不同的钱钟书,让我吃惊得半天合不拢嘴,一遍又一遍的翻看首页的作者反复确认是否真的是他的妻子杨绛。
因为在杨绛的笔下,钱钟书先生是一个憨傻、搞笑、顽皮,充满孩子气和痴气的大小孩,非常的平易近人,也很有爱心,似乎永远都没有烦恼,整天乐呵呵的!完全跟你读围城时想象的钱钟书判若两人。发生在他身上的趣事儿可多了,据杨绛女士回忆,当他们还在牛津学习时,一天中午钱钟书先生午睡,她临帖,一个人写着写着字就睡着了,他醒来见她睡了,就饱蘸浓墨,给她画个花脸,添上了眼镜和八字胡。
还有一个大热天他们的女儿正在熟睡(女儿还是娃娃的时候),他在女儿的肚子上画了一个大猪头,被他母亲发现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从此他不敢再画。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逗女儿玩,每天临睡在她被窝里埋置“地雷”,埋得一层深入一层,把大大小小的各种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和毛笔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就得意大乐。
所以他女儿临睡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里的东西一一取出,方可安心入睡,可是第二天他又藏东西进去。就这样他们一个藏,一个找,倒成了捉迷藏式的游戏。
在别人看来无聊至极,他却玩的不亦乐乎。钟书先生的这种痴傻气,不仅体现在亲人身上,还体现在动物身上。
杨绛女士写道在解放后,他们在清华养过一只猫,小猫初次上树,不敢下来,善良的钟书先生就奋不顾身地上树救猫。猫儿长大了,半夜和别的猫儿打架,钟书先生就特备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到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
很让人无语对吧!这哪儿是一个成年人啊,还是一个有着那么严密的逻辑思维的成年人,根本就是一顽皮的小破孩儿!这是那个写《围城》的钱钟书吗?这是那个看破人世丑态的钱钟书吗?这是那个一针见血揪出社会弊端的钱钟书吗?不是说走在人类精神前言的引领者都是孤独而绝望的吗?像鲁迅、像艾青、像闻一多、像海子,可是为什么还会存在着这样的钱钟书呢?由此看来,人生过得有趣与否,并不在于智慧,而在于心态。如果你有幸成为一位智者,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弊端,思索常人思索不了的问题,你时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渴望自己能变成一把钢刀立马刺破所有的黑暗,挽救社会,挽救人类。
可是你总感到周围的人愚蠢麻木至极,不但不能帮助你扭转乾坤,反而时刻阻碍牵绊着你。于是你无比绝望,无比孤独,你愤世忌俗,憎恶一切,你觉得自己没有同行者,你觉得世上没有人可以理解你,你觉得自己活得很累。
你认为这是先知者的悲哀,你理所应当的认为清醒者就注定终生孤独痛苦。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
可是,你知道吗?这真的只是你认为!就像钱钟书先生一样,他也是先知者,但他的人生却是那般的有趣而快乐。这就在于他的心态,超级无敌好的心态,尽管他也看到了许多的社会黑暗,尽管他也像所有的先知者一样想要挽救,但当他知道不能办到或者不能在短时间内办到的时候,他选择了暂时接受。
因为他知道有很多东西都是欲速则不达,既然弊端已然存在,那么就一定有其存在的历史根源,它既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当然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破灭。是问题就总会有解决的时候,只是长短问题,就像脓疮,除了动手术切除以外还可以用中药慢慢化疗,这样还可以避免流血。
他以一种幽默坦然的心态来看待一切,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静观所有,明明知晓一切,却不为一切烦恼,更不让这不好的一切来引领自己的人生。人们常说,人生难得糊涂!而我认为人生难得清醒却依旧快乐。
6.关于钱钟书的事迹
横扫清华,风华绝代的幽默才子 1929年,钱锺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
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孔庆茂的《钱钟书传》中曾写到一则趣事:同学中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它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
直到若干年后,居住在美国的许振德每提起旧事,还禁不住哈哈大笑,传为美谈。这也许是钱氏最得意的绘画作品。
1933年钱锺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亲自告诉他要破格录取他留校,陈福田、吴宓等教授都去做他的工作,想挽留他,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一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率真狂傲可见一斑。
痴气率真,未将直气折王侯 虽然是学者,但钱锺书处理起平常的事情也并不是一个“道貌的儒者”,生性率真的他反而有某些学者所不具备的痴气,甚或是“凶玩”。 有一种说法是在“文革”期间钱锺书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杨绛在《干校六记》中亦有记载,但后来那对年轻夫妇又站出来说杨绛之说不实。
一时间,学界也被搅得沸沸扬扬,许多学者也都卷入了这场纷争,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也许我们并不关心个中曲直,但钱老先生以年迈之躯为妻子与年轻人拼力相殴,其率真痴气反倒让我觉得真实与纯粹,天下又有哪个女子可以接受一个不敢为妻子出头的男人呢?也许正是钱氏曾被神话,当我们看到他平凡的一面时反而会觉得“可爱”。 有句老话:不为雄名疏贱野,惟将直气折王侯。
但在钱钟书,也许连折王侯也不必了。 据黄永玉先生讲“文革”期间,某天忽然有部门通知学部要钱钟书去参加国宴。
钱锺书道:“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 “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 “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结果钱先生没有出门。 又一次黄永玉要写一个有关“凤凰涅盘”的文字根据,但一点材料也没有。
《辞源》,《辞海》,《中华大辞典》,《佛学大辞典》,《人民日报》资料室,北京城的民族学院、佛教协会都请教过了,没有! 忽然想起钱先生,连忙挂了个电话,钱先生就在电话里说了以下的这些话: “这算什么根据?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三教九流之外的发明,你哪里找去?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
结果马上找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7.钱钟书的事迹,写1篇文章
钱钟书少年故事钱钟书14岁时,和弟弟钱钟韩一起考入了苏州桃坞中学。
因他的兴趣和天赋在文学上,习惯海天阔地联想和自由发挥,对按部就班逻辑推理的数理十分厌恶,也就不大用功,所以成绩平平,没有引起教师们的注意。然而,在一次每年例行的全校国文、英文作文竞赛中,他居然取得了第七名。
一个初中新生取得这样高的名次,在桃坞中学是史无前例的。学校校长特别关照,尽管他理科成绩不佳,而由于中、英文成绩好被特殊照顾,保护过关,桃坞中学是座教会学校,英文、地理等科目由外藉教师担任,于是英文引起了钟书的兴趣。
不过,他的用功不表现在课堂学,而是在课堂上悄悄地读他感兴趣的外文小说和外文词典。尽管他课上不好好听讲、记笔记,但每回考试,他总是全班第一。
到初三时,他的中、英文成绩已居全校之首,发音纯正和外籍教师不相上下。基于他成绩卓著,老师派他当了班长。
只是这位班长在生活方面有点“痴气”盎然——分不清东西南北,一出门就迷失方向,穿鞋有时也不分左右。最出洋相的是上体育课,作为班长,他的英文口令喊得洪亮、准确,“向右看齐——,向左转——”但他自己却左右不分,乱转乱看,闹得上班同学哄堂大笑,他自己还莫名其妙。
老师看出他不是“当官”的料,只两个星期,就把他给罢免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洪庄文化网 » 关于钱钟书的作文素材